近年来,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对标创先”行动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活力党建·聚力发展”品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提质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引领作用
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深刻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一体领悟、一体贯彻,切实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集中学习针对性,执行“四个一”制度,即每周开展1次支部学习、每半月开展1次警示教育、每月开展1次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研讨,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二是强化个人自学主动性,建立“1天2平台学习”机制,即按天完成“学习强国”“人社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小程序”两个平台线上学习任务。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等各类数据,均位于全区人社系统首位;三是强化自查自测实效性,连续4年在全盟人社系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持续掀起“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热潮,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干劲融入日常、形成习惯、化为自觉。
二、坚持问题导向,科学优化组织设置
坚持以优化组织设置、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党支部设置科学规范、隶属明确、运行顺畅。一是深入开展“组织优化”专项排查行动,全面排查清理“小总支”“大支部”,将3个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党总支”调整为“党支部”。二是不断健全完善组织架构,由局党组书记兼任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兼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实现党组成员与分管领域党员在同一支部,并结对联系非党职工,从业务推进上做到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三是精准施策创新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建立党员联系困难家庭及学生制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三、抓班子带队伍,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
坚持以建设过硬队伍、增强整体功能为重点,综合考虑年龄、学历等因素,对各级党组织班子进行了调整优化,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正、群众威信高”党务干部队伍,着力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特别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等七个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作风形象明显改善。
四、严格执行制度,严肃规范组织生活
一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支持群团组织依据各自章程创新性开展工作,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面推开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党内外群众评议,以及党组织的考察,对每个党员的表现和作用作出评星定级。三是持续开展党员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亮”活动,积极创建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五、加大经费投入,基本保障落实得力
坚持以夯实基础、强化保障为重点,党支部工作经费等保障落实到位。一是坚持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夯实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进一步修缮党员活动阵地并建立党建刊物“图书墙”,完善党组成员讲党课、“书香支部”等现有学习载体。二是加强党员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政策,开展支部党员共过“政治生日”主题党日,重温入党志愿书,组织参观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边墙村党支部等,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三是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定期更新党员信息数据库,对党员队伍状况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分析研判。
六、深度融合党建业务,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提质工程
秉承自我加压、争名进位的工作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实现了工作提质增效、作风持续改进、服务不断优化。一是提高统筹推进能力,对标部门职能和年度目标任务,建立“两件大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等“五本台账”,挂图作战,专人盯办、限时办理;二是提高便民利民能力,结合“两优”专项行动,反复梳理完善人社领域183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简优化事项92项,减少材料件数109件,减少环节25个,减少时限219天;三是提高先行先试能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着力开展人社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边境地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六项创新工作。